人生倒计时
- 今日已经过去14小时60%
- 这周已经过去7天100%
- 本月已经过去29天93%
- 今年已经过去12个月100%
本文目录一览:
- 1、谏太宗十思疏作者
- 2、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
- 3、谏太宗十思书全文翻译
- 4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
谏太宗十思疏作者
1、【作者】魏徵 【朝代】唐 译文对照 臣闻:求木之长者谏太宗十思疏,必固其根本;欲流之远者,必浚其泉源;思国之安者,必积其德义。
2、这篇奏疏写于贞观十一年(公元六三七年)。作者魏征是我国历史上著名谏太宗十思疏的敢于犯颜直谏的政治家。唐太宗登基后,开始一段是较有作为的,出现谏太宗十思疏了历史上有名的“贞观之治”。因为他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,不敢过分使用民力。
3、作者魏徵中文名《谏太宗十思疏》朝代唐代出处《全唐文》文学体裁议论文作品原文版本一谏 太宗十思疏臣闻求木之长1者,必固其根本2;欲流之远者,必浚3其泉源;思国之安者,必积其德义。
4、出处:《谏太宗十思疏》【作者】魏徵 【朝代】唐人君当神器之重,居域中之大,将崇极天之峻,永保无疆之休。不念居安思危,戒奢以俭,德不处其厚,情不胜其欲,斯亦伐根以求木茂,塞源而欲流长也。
5、译文 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,但大功告成之后国君的品德就开始衰微谏太宗十思疏了。原文 莫不殷忧而道著,功成而徳衰。
6、谏太宗十思疏(节选)【作者】魏徵 【朝代】唐 臣闻:求木之长者,必固其根本;欲流之远者,必浚其泉源;思国之安者,必积其德义。
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
恩所加,则思无因喜以谬赏;罚所及,则思无以怒而滥刑。
何必劳神苦思,代下司职,役聪明之耳目,亏无为之大道哉?译文 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,一定要稳固它的根;想要泉水流得远,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;想要国家安定,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。
关于《谏太宗十思疏》的原文及翻译如下:原文:臣闻天下之治乱在于主心。故圣人之王天下也,必须先正其名;所以任贤使能,因其才也;所以宽其禄,劝其功也;所以纵其欲,柔其性也;所以刑其罪,威其威也。
【原文】臣闻求木之长者,必固其根本;欲流之远者,必浚其泉源[69];思国之安者,必积其德义。
谏太宗十思疏的文言文翻译 谏太宗十思疏 作者:魏徵 原文 臣闻求木之长者,必固其根本[1];欲流之远者[2],必浚其泉源[3];思国之安者,必积其德义。
谏太宗十思书全文翻译
1、《谏太宗十思疏》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(637)写给唐太宗的奏章,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,戒奢以俭,积其德义。
2、文武争驰,君臣无事,可以尽豫游之乐,可以养松乔之寿,鸣琴垂拱,不言而化。
3、《谏太宗十思疏》译文如下: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好,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;想要泉水流得远,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;想要国家安定,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。
4、翻译:当时上书言事的大臣很多,有的(大臣言事)不切实际,皇帝厌烦。原文 时上封事者众,或不切事,帝厌之。征曰:“古者立谤木,欲闻己过。封事,谤木之遗也。陛下当任其所言,以彰得失。
5、出处:《谏太宗十思疏》,作者唐代魏徵 。原文:臣闻:求木之长者,必固其根本;欲流之远者,必浚其泉源;思国之安者,必积其德义。
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
谏太宗十思疏 【作者】魏徵 【朝代】唐 译文对照 臣闻谏太宗十思疏:求木之长者,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;欲流之远者,必浚其泉源谏太宗十思疏;思国之安者,必积其德义。
译文谏太宗十思疏:谏太宗十思疏我听说:想要树木长得高,一定要使它的根稳固;想要使泉水流得远,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;想要国家安定,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。
关于《谏太宗十思疏》的原文及翻译如下:原文:臣闻天下之治乱在于主心。故圣人之王天下也,必须先正其名;所以任贤使能,因其才也;所以宽其禄,劝其功也;所以纵其欲,柔其性也;所以刑其罪,威其威也。
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,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。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,弘扬这九种美德,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,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。
译文 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,但大功告成之后国君的品德就开始衰微了。原文 莫不殷忧而道著,功成而徳衰。
太宗十思疏原文:臣闻:求木之长者,必固其根本;欲流之远者,必浚其泉源;思国之安者,必积其德义。